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

我的社區IMC與10件社區週邊商品

緣起
我以目前居住的大樓做為一個社區的單位,因為這棟大樓裡居住的都是基督徒,樓下又有一間基督教書房,再加上附近又有許多的教會,因此這附近成為一個常有基督徒出現或聚集的地方。

設計概念
我想週邊商品是要讓一般大眾都可以接受的,所以在設計上希望避免過於刻板的宗教意味,即使是一般非基督徒也會喜歡的圖案和文字,但又不希望將福音性完全的抹滅,因此選擇以一個禱告的小女孩為主體,背後再襯著一個較為像是飾品的十字架,並搭配一個一般人都可以接受卻代表著基督徒的魚的符號。文字上則是使用英文字的愛與禱告,也減少使用中文就顯得過於直接宗教意味的尷尬。整體上希望可以給人內心平靜安穩的感覺,你一看就可以聯想到基督教,但卻不會排斥他,即使是別的宗教信仰者。


另外,為了避面圖案過於複雜,在某些商品上不易顯現,所以再搭配一個較為簡易的圖案,只有十字架與魚的圖形,讓人一目了然但卻不會過於單調,因為十字架的設計上呈現出較為耀眼之感覺。

商品選擇
以平日生活當中大家都會使用到的各類商品為主,但希望可以呈現出商品的質感,不要讓人感覺只是一般便宜或免費的週邊商品,有種不拿可惜,但拿了也不一定喜歡的感覺。讓民眾會很樂意拿出來使用,會有想購買之慾望,甚至會想收藏,在大家討論之餘,這樣無形當中就是在幫社區做行銷了。

便條紙


記事本






明信片


鑰匙圈




隨身鏡子



隨行杯





購物袋






零錢包


面紙盒



遮陽帽

雨傘







衣服









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

水碓社區餐巾紙

這是為水碓社區設計慶祝建國百年辦理的餐會所使用的餐巾紙,希望可以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讓大家知道是水碓社區的活動,因此只擺設了其社區的建築樣式,另外就是最具代表水碓文化的傳統器物。運用金黃色的圖底和紅色字體,想要在簡單的風格中,顯現出帶有傳統與歡慶的意味。

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

賽德克‧巴萊上下集,該如何安排上映時間為最佳

我還沒看過「賽德克‧巴萊」這部電影,但我知道這是最近宣傳造勢相當大的一部電影,搭著近期國片的熱潮,一波波的國片推出,也創造了一波接一波的高峰。雖然已經知道目前「賽德克‧巴萊」的放映行銷方式,不過也從自己的觀點提出個人的策略。
首先我會在電影上映前,發售電影上下集的套票,一方面是可以達到宣傳的效果,另一方面也可以先試試水溫。預售「上下集套票」的價錢會是之後分開購買二集票價總和的七折優惠,並且在上映的第一週是安排連續播放上、下二集,而這一週也只有先預購套票的朋友們才有這樣連看二集的機會。如此一來,在價格優惠、滿足好奇心的驅使下,以及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光環,勢必會吸引事先預購套票的民眾,而這些民眾即可成為之後最好的宣傳與口碑。
上映第二週後,放映場次即回歸正常,統一只播放上集,計畫在二個月之後再放映下集。會選擇在二個月後,是因為一般電影約上映二個月,熱潮也會漸漸退去,此時推出下集可繼續延燒其熱潮。若是太快推出下集,恐怕成為上下集對打的場面,不可能二片都在電影院最大的主廳播放,屆時勢必其中一集就會被比較而擠下,然而我希望這部電影的上映是維持在一定評價的水平之內。但若相隔太久,熱潮散去之後,需要重新的再建構出先前熱潮,拉回之前的市場民眾,但卻未必都可銜接上。所以選在剛好交替的二個月放映下集,正好可以來做承接,除了穩固住原有市場的族群外,想看下集,但沒有看過上集的朋友仍還有機會去看上集,也就再創造出了另一族群的市場。
此策略的前提在於這是一部「好電影」,否則在第一週優惠並連續放映上下集的方式,反而會變成負向的宣傳與口碑,不但沒有在經濟上有實質的獲利,後續也無法創造出更加的票房成績。
因此我的策略簡述如下:
1.    事先預售「上下集套票」,並有七折優惠。
2.    憑「上下集套票」於放映第一週可連續完整看完上下集。
3.    放映第二週起,僅放映上集。
4. 下集於二個月後再上映。